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人間佛教研究專案主題座談 回歸佛陀本懷開啟未來
2024-04-14
2024年度人間佛教研究專案選題論證會主題座談,「回歸本懷與開啟未來—以星雲大師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為中心」,4月12日於揚州鑑真圖書館舉行,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擔任主題座談主持人,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、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王雪梅教授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夏德美研究員與談,現場30多位碩博研究生及兩岸四地39位聽眾線上參加。
李利安認為,回歸佛陀本懷是一個實踐的過程,也是一個理論評估、分析、把握的過程,是一個傳統和現代有效對接的過程,更是現代人在現實中彰顯佛教精神的過程。
妙凡法師介紹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一書的緣起,又從宇宙觀、人生觀、社會觀三個方面對本書的書名進行了詮釋,接著從弘法觀、教義觀、佛陀觀三個方面強調人間佛教的思想史,是繼往開來的過程,最後強調回歸佛陀本懷,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祕化,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,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。
妙凡法師強調佛陀本懷是彰顯佛法的人間性關懷、詮釋佛法積極的面向宣導、展現直下承擔的行動力、重建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四個方面。反映在現代弘法上應當朝向「僧眾與信眾共有、行持與慧解並重、傳統與現代融合、佛教與藝文結合」等面向為原則。
接著,夏德美從中華文化的視野對人間佛教的價值、內涵以及貢獻做出分析。夏德美強調,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以隋唐佛學為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例,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力。談到佛教中國化應該注重現代化的含義,中國作為佛教的重要傳輸地,不能將佛教和其他外來文化相提並論,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夏德美認為,傳統並不等於優秀,怎樣繼承優秀的傳統對佛教發展、從現代化的立場對傳統進行解讀,都至關重要。夏德美並對星雲大師的「戒定慧」做了詳細的分析,「戒」即不侵犯,「定」指的是意志集中,「慧」即緣起中道。夏德美表示,理解大師的思想,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的核心理論,這對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最後,王雪梅從「自我」的角度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進行分析。認為佛教個體和現代文明有高度的趨同性,在群體中解讀個體對佛教的發展至關重要。並對大師書中的「自我」進行了深入的剖析,以此切入詮釋「回歸佛陀本懷」的意義、人間佛教「人成即佛成」的內涵,最終揭示出佛教積極的、超越的、自我圓滿的特質。
王雪梅認為,開啟未來重點在於理解現代性,人間佛教謀求觀念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現代化轉變,其目的在於使佛教順應現代觀念與現代社會的變遷,尋求佛教自身的現代化生存與發展,而人間佛教可以為解決現代性問題提供一種資源。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,其旨在解決傳統和當代的問題,傳統和現代最大的差別,不是物質或者科技的不同,而是自我的認識不同。
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也贈與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一書,與現場每一位貴賓及參會青年學者,圓滿主題講座。
李利安認為,回歸佛陀本懷是一個實踐的過程,也是一個理論評估、分析、把握的過程,是一個傳統和現代有效對接的過程,更是現代人在現實中彰顯佛教精神的過程。
妙凡法師介紹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一書的緣起,又從宇宙觀、人生觀、社會觀三個方面對本書的書名進行了詮釋,接著從弘法觀、教義觀、佛陀觀三個方面強調人間佛教的思想史,是繼往開來的過程,最後強調回歸佛陀本懷,就是去繁瑣化和神祕化,從遠離世間到回到人間,把未來成佛回歸到當下覺悟的過程。
妙凡法師強調佛陀本懷是彰顯佛法的人間性關懷、詮釋佛法積極的面向宣導、展現直下承擔的行動力、重建現代人的精神信仰四個方面。反映在現代弘法上應當朝向「僧眾與信眾共有、行持與慧解並重、傳統與現代融合、佛教與藝文結合」等面向為原則。
接著,夏德美從中華文化的視野對人間佛教的價值、內涵以及貢獻做出分析。夏德美強調,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以隋唐佛學為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例,說明佛教對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力。談到佛教中國化應該注重現代化的含義,中國作為佛教的重要傳輸地,不能將佛教和其他外來文化相提並論,佛教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夏德美認為,傳統並不等於優秀,怎樣繼承優秀的傳統對佛教發展、從現代化的立場對傳統進行解讀,都至關重要。夏德美並對星雲大師的「戒定慧」做了詳細的分析,「戒」即不侵犯,「定」指的是意志集中,「慧」即緣起中道。夏德美表示,理解大師的思想,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的核心理論,這對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最後,王雪梅從「自我」的角度對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進行分析。認為佛教個體和現代文明有高度的趨同性,在群體中解讀個體對佛教的發展至關重要。並對大師書中的「自我」進行了深入的剖析,以此切入詮釋「回歸佛陀本懷」的意義、人間佛教「人成即佛成」的內涵,最終揭示出佛教積極的、超越的、自我圓滿的特質。
王雪梅認為,開啟未來重點在於理解現代性,人間佛教謀求觀念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現代化轉變,其目的在於使佛教順應現代觀念與現代社會的變遷,尋求佛教自身的現代化生存與發展,而人間佛教可以為解決現代性問題提供一種資源。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,其旨在解決傳統和當代的問題,傳統和現代最大的差別,不是物質或者科技的不同,而是自我的認識不同。
主辦單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也贈與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一書,與現場每一位貴賓及參會青年學者,圓滿主題講座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